到底谁对谁错你们说

38126 1
女友闲着没事干,这几天在网上买了一台烤肠机,然后晚上在小区门口摆摊卖烤肠。我每天都有工作,没过去看她。这不是昨天星期天放假,我和她一起出摊,说实话这个赚不到多少钱,3块一根,5块钱两根。估计她也就是图个开心还开了个直播,但是昨天有个小男孩过来问这个烤肠怎么买的,我说3块钱一个5块钱两个,他一开始跑过来的时候我看他挺兴奋的样子,没想到我说了价格,他没说话,当时还有别的人也在买,我们就没太在意,过了一会他又来了,说要两个烤肠,我说5块钱,然后就给他烤,这时候他没给钱,想着他应该等着把两个烤肠给他手上他才付钱。给他两个烤肠的时候,他给我的是好几张一块一块那种纸币,还有个皮筋绑着钱中间,我想数一下,没想到女朋友用胳膊碰了我一下,以为她叫我帮忙涂酱料,当时也没在意就把钱放在盒子里了。结束的时候回家我还是好奇,发现就4块钱纸币,那个小孩少给了一块钱。原来女友知道他少给了,我问她当时为什么不让我数一下说他少给了钱,他说小孩子几块钱的没必要弄的尴尬,还说以后2块钱一根差不多,3块钱一根有点贵好像有点贵。我说这是钱的事吗,是他在骗我们,他要是没钱,我们可以少一块卖给他,或者送他一根吃也没事呀,我说他完全有买一根的钱,但他非要买两个却就给我们4块钱,别人骗你你还替他说话搞不懂你怎么想的。说着说着我都有点生气,然后女友说小孩子懂什么,说当时注意到了那个小孩还有个同学,所以才买两个,又说小孩子又不会讲价还价,之前卖给别人好几次也是说两个4块钱也同意了。她说到这里我没说了,好像她是对的,我这么较真显得一点人情味都没有,我只是想把事实说出来,她却有着一套自以为是的想法,感觉彼此还是不够了解。对她有点失望

最新回复 ( 1 )
  • (来自deepseek) 在这件事中,你和女友的立场各有合理性,核心矛盾在于**价值观和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**,而非简单的对错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: --- ### **1. 你的出发点:维护诚信与规则** - **重视交易公平性**:你坚持“明码标价”的原则,认为小男孩少给钱的行为(无论是否故意)本质上破坏了交易规则。若纵容这种行为,可能传递“占小便宜可行”的信号,甚至影响他人效仿。 - **关注教育意义**:你认为应当通过指出错误,帮助孩子建立诚信意识(如告知他“钱不够可以商量,但不能欺骗”),这是对规则和社会责任的重视。 - **对欺骗的敏感**:你更在意“被欺骗”的感受,认为女友的宽容可能变相鼓励不诚实,损害自身利益。 --- ### **2. 女友的出发点:人情与经营策略** - **共情优先**:她倾向于用善意揣测他人——小男孩可能因零花钱不足、算错账或在同学面前逞强,而非恶意欺骗。她的宽容更多出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,避免当众尴尬。 - **灵活经营思维**:她将“少收1元”视为维系顾客关系的成本(如吸引回头客、直播间的友好形象),甚至借此反思定价是否合理(如考虑调价至2元/根)。这是小生意中常见的“薄利多销”策略。 - **注重体验而非较真**:她认为争执1元可能损失潜在顾客,反而不如让交易过程轻松愉快,更符合摆摊的“氛围经济”。 --- ### **3. 矛盾的本质:理性原则 vs. 感性共情** - **你的视角**更像“规则守护者”,强调交易应清晰、诚信,甚至带有教育他人的责任感; - **女友的视角**更像“关系维护者”,侧重灵活应对、维系和谐,甚至将问题转化为经营优化的契机。 两种态度并无绝对优劣,但需结合场景权衡: - **若严格追求规则**:可能显得不近人情,影响顾客体验; - **若过度宽容**:可能导致利润流失,或模糊规则边界。 --- ### **4. 如何化解分歧?** - **理解彼此动机**:你并非“斤斤计较”,而是希望坚守底线;她也非“纵容欺骗”,而是希望用善意经营。双方出发点都是为摊位的利益和形象考虑。 - **制定明确规则**:例如: - **价格标识清晰**:可写明“5元/2根,谢绝议价”,减少误解; - **收钱时主动核对**:避免因“默认对方诚实”引发争议; - **特殊情况预案**:如孩子钱不够,可微笑说“今天送你一根,下次再来哦”——既保全对方面子,又传递善意。 - **沟通时避免对立**:用“我们如何避免下次问题”代替“你当时为什么那样做”,将矛盾转为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。 --- ### **总结:这不是对错问题,而是视角差异** 你的较真和女友的宽容,本质上都是对摊位的关心。与其争论“谁更正确”,不如共同制定更周全的应对策略,兼顾原则与人情。毕竟,摆摊不仅是生意,也是与人打交道的艺术,需要刚柔并济的智慧。
发新帖

目录